请输入搜索信息: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24

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安全需求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保障中小学生的安全,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安宁极其重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事业乃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我国21世纪前20年战略机遇期社会政治稳定的客观要求。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2013年中国青少年人口详数”调查研究显示,全国小学教育阶段、初中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约为20827.68万人。其中,小学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为10564万人,初中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为5736.19万人,高中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为4527.49-=万人。目前,全国共有普通小学32.01万所,民办普通小学5798所;共有初中学校5.94万所(其中职业初中0.03万所);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学校31255所。校园安全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事业乃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我国战略机遇期社会政治稳定的客观要求。维护校园安全,既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的责任。作为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学校,一方面是学生追求知识,增长智慧、锻炼体魄、提高道德的场所;另一方面,学校人员密集,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尤其是中小学生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安全意识缺乏,很容易遭到伤害和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学校是安全事故的易发区、多发地。近年来,各类校园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公众安全感,引发全社会广泛地关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全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支持少年儿童工作。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在1993年开始执行的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安全教育已经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虽然没有单独设置学科,但具体内容体现在体育、生物、自然、社会等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而一些省市联系本地区社会和少年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地方性的安全教育或健康教育纲要或指南,规定学校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一般是活动类课程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同时,部分地区选择反映地方特点的实用内容,编制了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或健康教育读本。[1]自1996年起,我国把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2005年,针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安全问题,公安部和教育部分别出台了“八条措施”和“六条措施”,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与公安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保障中小学校的安全。2006年,我国陆续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并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做好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2007年,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相关法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及《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水平要求学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校本研究。同时,该纲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科学的公共安全教育评价标准,并将其列入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也对中小学校校长的安全管理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

 

闽南科技学院后勤管理处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20843号 Copyright © MIN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